2019-2-18 10:46| 发布者: 电动汽车时代| 查看: 1951| 评论: 0|原作者: 电动汽车时代
近年来,高田气囊确实不怎么让人省心,因气囊问题而召回的车辆亦不计其数。就在2019年1月,高田气囊再曝隐患,存在缺陷为“气体发生器外壳破损导致碎片飞出”,本次受波及的有天津一汽丰田、丰田中国、奇瑞捷豹路虎、捷豹路虎中国、特斯拉等车型,召回车辆共计约28万辆。 对此许多网友不禁感叹道:“又是高田!” 气囊作为汽车上重要的安全性配置,向来很受关注,大家在买车时都会或多或少关注该车型的配备气囊数,一般来说,多一个气囊确实多一份安全感。但是从整体安全性来说,即使气囊不出问题,只看气囊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汽车安全性往往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安全车身结构 即便是现在,依旧有人用手按铁皮的方法就对一款车的安全性下定论,觉得铁皮厚的车才安全,早些年更是有4S店以此来作为卖点。其实我们用手按的车门、发动机盖等属于覆盖件,就像人身上的皮和肉;而真正在碰撞中起保护作用的是结构件,也就是俗称的“车身”,它们就像人身上的骨头,决定着车辆在事故中抵抗变形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碰撞中主要还得看车辆A柱、B柱等是否完好、驾驶舱是否变形等,而不是看车门、发动机盖的破损程度。影响安全结构件最直接的因素无疑是设计和用料,一般情况下年代“久远”的车型因设计落后其安全性很难比得上现代车型,至于用料方面,高强度钢、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有着很好的强度,这也是部分车型受推崇的原因。 既然说到了车身,我们就顺带聊聊轻量化的问题,许多人觉得汽车的重量减小了,安全性会不会得不到保障?而我们只需要明确一点,汽车轻量化是建立在保证车内乘客安全的基础之上的,以前又笨又重的车型不见得就安全,何况在提倡环保的今天,轻量化车身还有助于获得理想的燃油经济性,材料学的进步也是汽车领域的福音。 吸能性 汽车“吸能盒”应该有不少人了解过,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吸能装置可以将能量转换吸收,减小作用到车内乘客身上的“力”,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缓冲”作用。既然是吸能,就会涉及到车辆变形的问题,一般来说车辆碰撞时发生的变形越小,吸能的效果越差,乘客往往越容易受伤。 举个简单的例子,发生碰撞和翻滚时,你觉得自己是在一个装有海绵的纸箱里安全还是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铁箱里安全?所以,我们单以碰撞后车辆的变形程度来断定安全性是不对的,在事故中,车内乘客是否安全才应该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日系车碰撞后变形厉害、但在IIHS等权威测试中安全性评级依旧很高的原因。 安全性配置 现代汽车产品中,或多或少都会装备一些主、被动安全配置,前文中提到的安全气囊就属于被动安全装备。在汽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安全性配置开始出现,例如ABS、ESP、TRC、EBD、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等,以前的老车有个ABS就已经足够自豪了,这也是新车型的安全性往往会更好的原因,毕竟起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结语 总而言之,汽车安全性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并不是多几个气囊、加几项电子配置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在买车时也不必一味地追求多气囊、高配置,想要知道一款车的安全性,不妨多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设计用料,多关注它在安全性测试中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