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3月26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也就是新能源补贴新政,将降低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货车补贴标准,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为过渡期。
随后,各地方政府也在完善相关政策。在6月18日时,成都市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将在中央财政补贴基础上,给予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50%的市级配套补贴。适用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25日期间在成都市公安车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新车。
6月24日,成都市政府又再次发布了关于落实财政部等4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6月26日起,成都市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地方购置补贴。
如今,距离地补退潮已经过去快一周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汽车生活一直在注意观察着各家主攻新能源车品牌的最新动向。经过线上咨询和线下实地走访,汽车生活发现,当一周的相互观望结束后,各品牌对待2019补贴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造车新势力动作迅速,先声夺人
首先来看一下造车新势力们的动作。
在退补当天,威马汽车就在公号上简单粗暴地表示《别问,问就是 不!涨!价!》。这与此前汽车生活采访成都威马用户中心人员表示的厂家会加大补贴力度,维持原有车型价格不变的口径保持一致。
6月26日,小鹏汽车发布《别慌,不涨。》文章,表示购买现款G3不受退补的影响,不过下面有行小字“活动时间2019年6月26日-7月31日”
零跑汽车则在退补当天(25日)宣布零跑 S01 保价计划正式下线,全系价格上调10000元;不过在第二天又宣布即日起至7月16日,预定零跑S01,即可获得最高价值5000元的权益大礼包。
同时,2019年6月26日起,零跑S01定金下调至5000元。
▲注:2019年6月30日前支付大定,12月31日前上牌
▲注:2019年7月1日起支付大定
而最近陷入召回风波的蔚来汽车也在官方于6月29日公布了关于ES6的详细的补贴方案:2019年6月30日前支付大定,12月31日前上牌,享受过渡期内国家补贴,差额由蔚来承担;在7月1日起支付大定,ES6全系车型按过渡期后补贴标准享受国家补贴,企业用户补贴为以下个人用户标准的70%。也就是说购买64kWh的ES6将会贵2.9万元。
与互联网接轨的造车新势力们一向反应神速,直接在线上公布了补贴政策。其中多轮融资后资金充裕的品牌“财大气粗”,简单粗暴地直接表示不涨价。其余的则以补贴后的一段时间内厂家给予相应补贴,循序渐进。
传统车企稳扎稳打,观望后出招
再来看一下传统车企们的做法。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汽车来说,近3个月的补贴过渡期已经足够让其作出完备的新能源补贴方案。早在26日当天汽车生活去位于武侯大道的上典比亚迪4S店采访时,相关人士已经透露比亚迪新能源新车售价极大可能维持不变;两天后,比亚迪汽车“官宣”不涨价,表示在今年10月31日之前,凡购买比亚迪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均可享受“2018年新能源全额补贴”。也就是说,消费者在购车时因为补贴政策要补的差价将由比亚迪自己承担。 名爵汽车也跟进,表示旗下纯电动名爵EZS不涨价,官方指导价保持 11.98 万元-14.98 万元不变,与此前的补贴后售价相同。并且消费者还能享受到EZS上市时推出的9.99万的特权购车方案。
长安新能源也作出承诺全系EV不涨价,奔奔EV360、CS15EV400、逸动ET等车型都依然享有综合补贴。 前天(7月2日),汽车生活来到位于成都市火车南站西路的北汽新能源4S店,据销售顾问介绍,目前北汽新能源EU5 智风版上浮3000元,其余车型暂未发生调整。“由于EU5是畅销款,店内坐着的顾客也基本是冲着它而来;再加上这款配置比较实用,既可以家用也可以跑网约车,所以进行了适当的价格上浮,但上浮幅度也不大。”销售顾问透露。
随后,汽车生活也对广汽新能源进行了线下走访,来到了位于机场路的三和广汽新能源4S店,店内只摆放了一台Aion S,并且还顶着“名车有主”的广告牌。销售顾问透露理论上补贴退潮后将会对Aion S进行价格调整,但是目前有个厂家福利政策, 在7月30日前下大定,仍享受退补前的售价。 新能源市场保持平稳发展才是正道
在汽车生活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各家公布补贴政策的时间点也很有意思。在补贴退潮的当天(更多请点击 《新能源汽车“地补”取消第一天,成都车商老板儿还好吗?》),汽车生活走访的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经销商都处于犹豫状态,没说要涨,也没说不涨,似乎都在按兵不动等待对手发招。而当比亚迪这类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带头表示不涨价后,其他企业也只得咬牙跟上。 有种心态叫“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以前一直有新能源购车补贴的时候,消费者们习以为常;现在失去了补贴后,消费者则要多承担高达数万的差价,这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
如果现在厂家愿意“自掏腰包”弥补上这个差价,稳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潜在用户群体,逐渐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正确价格认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才会健康发展不至于断崖下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