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轻年”系列之陈晓光
“从零到一从现实到未来, 我在做一件很酷的事。
” 本期主笔 | 袁桂远
我驾驶着新能源汽车,奔驰在路上,我只听到细微的电流声,再也没有恼人的发动机的轰鸣声。
光是这一点就让人雀跃,何况等会我也会到达一个同样让人感到新鲜和奇妙的地方。
导航显示已到达,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分为智能制造区、创客服务区、汽车小镇三个功能区,也是广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所在地。 显然园区还不够完善,路边的基建工程仍在施工,但进到基地园区,仍然能感受到它的不同,比如每一个停车位,标配是太阳能充电桩。
正式迈入工厂大门,是可以让机器刷脸登记的,可惜未完善,现在仍需要手写。
进入展厅,时刻滚动更新着广汽新能源车辆监控系统的大屏幕,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想起了在参观腾讯大楼时,也有类似这样的信息大屏。 这再一次验证了,广汽新能源果然有科技公司基因和风格。 事实上,在今年5月投产的广汽新能源工厂,只是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能实现投产。已经刷新了工厂建设的新速度,值得强调的是,它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专属工厂,是一家世界级的智能工厂。
所以在生产制造上,跟很传统汽车工厂,有很大的区别。被广汽新能源创造出来的汽车,都是智能的,都是在线的。
对此,我也是充满了好奇,因而和参与了广汽新能源生产线项目搭建的一位亲历者陈晓光相约,让他以他的视角,尽可能描摹出汽车工业新旧交替的传承和迭代。
因为在来广汽新能源之前,他在一家传统汽车公司工作了三年。他说,2017年年底才加入,“广汽新能源这家充满了未来感的朝阳车企”,“虽然才一年多,但算是老员工了。”
是的,未来感的公司都是讲速度,或者说科技公司都是拼速度的,一年工龄的员工已是老员工,一年之间技术的迭代也是不可估量的。 晓光是一位90后,样子看起上去有些青涩,腼腆,但却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人。而且他在涂装科已经工作满4年,也算经验老道的专职“汽车人”,也是一位在生产线“造未来”的人。
所以别看他一副不善言辞的状态,谈及专职工作,也能娓娓道来。他坦陈他从一家合资车企到广汽新能源,是相信自己,是相信对未来的研判。
“合资公司所有的东西都成熟,我在那边更多扮演的是流水上的‘搬运工’、‘装配工’,虽然公司待遇挺不错的,但我想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成就感。”他说。
虽说得“冠冕堂皇”,但却真实,“广汽新能源是中国品牌,我觉得我的干劲更大了。”他接着说。
事实上,他的底层逻辑是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新能源汽车很快迎来爆发期。”
他感受到了“风雨欲来”,他要参与进来,对他来讲,也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个人的机遇和时代的机遇,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
他也没有看走眼,才一年时间,广汽新能源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2018年,广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达20045台,同比“翻4倍”。
再放眼全球,根据EVsales数据,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200万辆,达到历史性的2018247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1%。
这些数据可以部分佐证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更重要的是爆发中心是在中国。我想,这些趋势的研判,陈晓光也是应该有所感知的。
由于自己有午休的习惯,为了赶赴这场采访,不得不牺牲了午休,所以此刻面对陈晓光的我有点昏昏欲睡,不过我的“救星”很快到了,广汽新能源的小伙伴给我拿了一杯热咖啡。
提供咖啡本来是一件不值得夸耀的事,但是这一杯咖啡是诞生于一家车企里面的咖啡吧,却格外奇妙。
当我从未来感的汽车展厅穿过来,突然发现某个角落居然有免费供应咖啡的咖啡吧,而且装潢是简约的暖色系。这种空间的碰撞,非常有意思,突然让我想到广汽新能源的品牌口号:更聪明的陪伴。聪明,是智能的,未来的;而陪伴,则是温暖的。
有了这杯续命的咖啡,我又满血复活了。
“你在传统工厂也做过几年涂装工作,跟广汽新能源工厂相比,你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问。
“一个是搭建的速度,涂装线我是全程参与了,大概我们以一年的时间,就构建了一条非常智能的涂装线,这是我们团队十分自豪的地方。这段时间时间,我们真的没夜没日地加班,但我们都没有怨言,因为我们在做一项从0到1,从现实到未来的环保事业。这是很酷的。”陈晓光说。
的确,汽车生产制造的确算是高精尖的行业,广汽新能源用一年多的时间来搭建成一家世界级的智能工厂,确实是了不起的“速度”。这背后,就有无数个“陈晓光”这样的一线员工默默付出。
如何理解你们的涂装线是智能的,也是环保的?我又问。
“我举个例子吧,我们涂装车间给汽车打胶的整个过程用的都是机器人,而且很多汽车工厂即使也用机器人,通常都是六轴的,而我们使用的是ABB最新的机器人是7轴。这意味着,刁钻的角度,我们都很打上胶。”陈晓光一脸骄傲,“我们的涂胶机器人比我原来工作的老牌车企都先进。”
“我们还采用了视觉识别系统与定量控制技术,在整个涂胶过程中,可以实现精准定位与精准定量。”陈晓光说。
按照陈晓光的描述,视觉识别系统为每一辆汽车拍照存档和定位,机器人在白车身上翻腾飞跃,精准涂胶。这一帧帧画面的构成,就是科幻片的场景。
我听说,实现无人化的喷涂,除了提高涂装效率,也是为了你们员工身体健康?
陈晓光点头,“可以提高涂装效率的70%,也是保障了我们的职业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型智造工厂是绿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员工也是绿色的。
诸如广汽新能源等新能源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绿色”,但我们容易忽略了它在生产制造采取的手段,也有刻意的“绿”环节。
陈晓光告诉我,在涂装车间,“我们还采用了绿色薄膜工艺,其实也是锆化,能够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提升钢铝混合车身处理效果与工艺绿色化水平。”
“这道工序在我原来的车厂是没有的,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制造的环保。这也体现了我们工厂的环保意识是很强的。”陈晓光说。
他告诉我,当AION S的白车身经过这些机器人和智能化的喷涂工序之后,“无论是色相还是膜厚要求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标准,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在这家公司,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造车技艺,比如大数据云决策、智能生态设备。而且公司是开放型的公司,我们乐于与其他国际顶级公司合作,所以我就能源源不断地接触到新东西,于我是荣幸,也是挑战。”
谈到这些先进的智造和环保时,虽然陈晓光有时并不能完全表达清楚,但他眼里有光,我能够感受到他的真诚也骄傲。
他不过25岁,稚嫩的脸庞,却仿佛有洞见未来的勇气,起码他这一次是选择对了:从一家传统车企跳到一家面向未来的智能公司。 事实上,陈晓光陈述的只是广汽新能源工厂智能化的冰山一角,比如工厂基本实现了用二维码取代无纸化的数据化操作,类似这种先进的手段,随着工厂日臻完善,肯定会呈现得越来越丰满。
临近傍晚,我提议能不能到涂装车间看看,他说可以,不过因为设备仍然调试,所以并不能看到工作过程,要到5月份才能实现投产。
换上“大白褂”,我们走进了涂装车间,数台机器人已经安装完毕,还有很多员工正在调试设备。
大概是因为还没有运转起来的缘故,在车间里并没有感受很强烈的科技感。这种感觉,可能如同看一部科幻片,只是看了个开头。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车间里,我帮陈晓光拍了一组与机器人对话的照片。这大概是他未来日常的工作场景,或者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与人类对话也是日常。
与陈晓光告别,我驱车回家,滋滋的电流声有时也挺悦耳。可能是因为我从心里已经接受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
就像我已接受了,每次回到车库,最后的一个动作是为座驾插上充电线一样。这是我的日常,我想,也会是更多人的未来。
而这种未来,就由无数个“陈晓光”来智造,来编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