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88|回复: 1

国补减半,地补取消,油车下乡,电车进城,竞争加剧

[复制链接]

我的等级:自媒体

我的电量:141 度

等级图标:

发表于 2019-1-14 0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02.jpg


这两天汽车股大涨,因为发改委领导发了话,汽车下乡政策要再次启动。
于是众泰力帆长城一大片涨停板,主营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北汽蓝谷却跌了不少。
汽车下乡在10年前搞过一次,也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拉动内需的手段之一,而且当时确实是立竿见影,汽车家电销售大幅度增长,一扫2008年的低迷,当年汽车年销量一举突破了千万台。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07.jpg
比亚迪、北汽蓝谷为啥跌了呢?因为汽车下乡搞政府补贴意味着给新能源车进城的补贴可能就少了很多,最近传2018年新能源销量超预期突破了100万台,这导致财政补贴款高达到500多亿元,财政部吃不消了,希望加快补贴退坡,让2019年的新能源车补贴降低到300亿元左右。最近网传的补贴新方案预计补贴力度会大幅下降,至少要降低50%以上。
少了大力度的政府补贴,市场上这些因为限购限行+补贴政策消费者才不得不购买的新能源汽车还有产品和价格优势么?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11.jpg
有个汽车分析师最近带着团队全国各地调研了一圈,调查主题是谁在购买30万块的比亚迪唐的新能源车。调研的结果是大多数买新能源车的首要原因并不是新能源车多么节能环保,首要的原因一是限购,二是限行,不得已而买之。
有个汽车厂的朋友说,如果真的没了补贴,同级别的车型选择上,消费者最多接受电动车比燃油车贵个1.5倍左右,看看现在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哪个不是2倍于燃油车的定价?谁现在能把纯电动车的成本控制到燃油车1.5倍以内?!
而2018年疯狂大卖的插电混合动力,不少的购买车主其实很少去充电,多数时候都只是当个油车在开,只为了那种绿牌。
从2015年开始,我朝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进城,顺序是先公交、出租、然后城市物流用车,现在是网约车,私家车,电车给补贴、油车限购、摇号、限行,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无非是想让大家多用电,少用油,如果一年能省上亿吨的石油,我们也就不用太依赖进口石油了。
美国研究机构给算了一笔账,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给新能源车的各种补贴加起来,可能会高达3900亿人民币,同时又吸引了几千亿资本一头砸进吉凶未卜的新能源行业,各种奇奇怪怪的油改电车招摇过市。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16.jpg
当年搞汽车下乡政策的时候,我们一年的汽车销量还不到1000万台,10年之后,2800万年销量的中国车市,希望靠汽车下乡打鸡血式的政策拉动消费已经不现实了。
当年搞新能源进城的时候,我们的一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不到10万台,三年之后,年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哪个车企能把新能源车的产品质量提上去,把成本上降下来,才能成为未来的城市汽车新品牌。

昨天写完《燃油车下乡,新能源车进城》,看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东风公司内部传出来一个财政部的征求意见稿,比较靠谱,直接上图: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20.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24.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31.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35.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40.jpg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44.jpg
这个文件简单概括就是:国补减半,地补取消。

唐僧前头说过,国内新能源车销量高歌猛进超预期的销量,导致财政部每年500多亿补贴往外拿,现在财爷也头疼了,今年汽车下乡又要搞几百亿补贴,捉襟见肘,只能把今年新能源车的补贴使劲往下砍。
如果这个补贴政策月底落实实施,无疑是一盆冷水,很多没规模没实力的新能源车企在2019年将面临倒闭,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大洗牌要开始了。
微信图片_20190114093249.jpg
类似江铃E200这种A00小型电动车,成本都要10多万,全靠补贴和限购限行政策才能卖得出去,补贴减少一多半,涨价了没人要,规模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降价亏不起,很多人不如去选择个更便宜的低速电动车。

有朋友问,为啥会造成现在这个局面呢?美国不也在补贴电动车么?你要想想,美国能搞电动车的才仅有的那么几个汽车公司,而且每家补贴部到20万台以后就大幅度减少补贴了,所以美国到现在也没有第二个特斯拉出现。中国呢?呼啦啦三四年冒出上百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各种油改电一哄而上骗补贴,华泰这样的车企竟然靠油改电又起死回生了,现在美国人批我们大搞产业补贴,低价倾销,在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这个靠产业补贴称霸全球的游戏估计要GAME OVER了。

2019年国补减半,地补取消,新能源车企进入后补贴时代,跨国公司纷纷入局拿出高技术电动车产品参与竞争,到年底,唐僧打赌,国内死掉一大片新能源汽车公司,包括一大把整天瞎忽悠的造车新势力,打铁还得自身硬,造汽车终究还是要靠产品和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的等级:微信游客

等级图标:

等级进度:

我的电量:16 度

发表于 2019-8-31 06: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