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汽车“价格战”闹得沸沸扬扬,从特斯拉打响汽车“价格战”第一枪开始,小鹏、蔚来等品牌也纷纷加入战斗,湖北武汉紧随其后,联手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旗下各品牌将“价格战”推向**,再到3月17日,成都市宣布推出史上优惠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汽车促销活动。共计发放1亿元补贴资金,符合规定的车型,单车累计补贴最高可达15万元。力度之大令人惊叹,见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开始呼吁企业保持理性,早日停止这场“价格战”。
那么为什么会开始“价格战”呢?燃油车降价大家肯定首先想到是因为“国六B”即将实行,与国六A相比,国六B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这意味着,此前使用“国六A”排放标准车型过渡的车企必须在7月1日前加大库存清理力度,而放价优惠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降价短期之内能消化一些库存,回笼一些资金。没错,但疫情也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市场长期缺乏活力,市场不景气。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随着新能源产品力的不断提升,挤压着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推动着燃油车产业的升级,促进“油转电”的转换,因此有许多传言说这是“燃油车的末日”、“只是燃油车强撑罢了”、“燃油车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等等,但其实现在燃油车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新能源的潮流,正在积极努力地发展自身,以惊人的速度进行革新自我以适应市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两者会共存,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
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是因为受到了油车降价去库存的影响,市场开启淘汰模式,新能源车已经进入了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环节,除了比亚迪之外,零跑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上打出了更响亮的口号称他们追求的不只是“油电同价”,而是电车比油车价格更低。随着锂矿不断下跌,各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随之进入白热化阶段,说明现在利润已经是靠量来维持,为抢占市场占有率“血拼”一番。
最近有风声传出说BBA要减产涨价,不参与“价格战”。针对冷门小众的车型自然是无所谓的,但对于34C等销量台柱来说,短期有可能,但长期可能性不大,所以可能也只是虚晃一枪;再看吉利表示不会参与“价格战”,未来将聚焦在提升品牌价值上,根据价值规律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高价值其实就是高价格,加入在激烈的“价格战”的影响下,市场失去了活力,谁还去买高价格? 说是通过控制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就能降低商品价格,但还有品牌溢价,特斯拉在投资日时也说了降本增效,但价格依旧是怕偏高的,大部分的人都还只是看看的。打造品牌价值就就是拔高自己,制造品牌溢价,就像nike和贵人鸟,制作一对鞋的成本跟本没有那么高,但nike就是能卖2000块甚至更高,而贵人鸟就是一两百的均价。大多国产品牌通过提升品牌来进行溢价,动不动都打出超越BBA旗号,有向上爬的心是好事。但是,更重要是做出国人人能买得起的“好车”,而不是想着靠品牌溢价收割大家的爱国情怀。只有通过高质量稳定的产品以及品牌竞争力与影响力才是实现销量逆袭的长期路径。
市场的价格现在再怎么波动,停止是必然结果,比的就是哪家企业的血厚,能在这场“厮杀”里坚持下来。市场供大于求必然会出现大量库存积压,高库存已成为经销商乃至主机厂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就是本轮车市““价格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价格战””来获取发展利益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对单个企业如此,对整个行业亦然,太激烈只会两败俱伤,没有企业可以独善其身,像理想、吉利等表明不参与“价格战”的企业也不能避免,除非他们不想要市场占额了。“价格战”作为被部分厂家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在短时间内确实能产生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和长远看,其对行业、对自身、对消费者,却难以提供长久且稳定的正向作用。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没有错,但这要有个前提,就是要在公平且自由的市场上,而且买卖双方都要充分的了解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还应该尽快回归合理的市场化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