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氢燃料电池汽车再度在国内"燃"起。然而针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风口下的氢能源车真的靠谱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老百姓为何谈氢色变? 今年5月,位于韩国江原道江陵市的一个氢燃料储存罐发生爆炸事故,在距离事发地点50米的某个公寓,其外墙已经出现坍塌,可见威力也是非常惊人。事故共导致2人死亡,另有6人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受伤。 6月1日,在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的一家化工厂的储氢罐泄露导致爆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仍引发相关人员的撤离,并导致当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供应中断。 6月10日,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外的一座合营加氢站发生爆炸。该起事故虽并未造成人员直接伤亡,但据称氢气站爆炸威力相当于一辆坦克发射的威力,冲击波巨大。由于加氢网点的瘫痪和爆炸原因尚未调查清楚,挪威仅有的两家销售氢能源汽车的车企丰田和现代均已宣布暂时停止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
“砖家”眼中的氢燃料电池安全性 那么氢燃料到底安全吗?为此在广州车展之际,我也以消费者的身份去听一下氢燃料汽车NEXO的专家是怎么忽悠的。 第一人称以专家口吻: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氢燃料会爆炸,但不意味着代表极度危险。氢气作为燃料,具有扩散系数大,爆炸极限宽的特点。在高压储存中大量泄露后,只有在与氧气发生反应并刚好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燃烧、爆炸。同时,氢气的单位爆炸能量是常见燃气中最低的,仅为汽油的1/22。所以理论上来说,氢燃料电池比汽油更安全。 所以说造成事故的核心是储存、操作方式不当,而不是氢燃料电池本身。高压锅操作不当也还会爆炸,更何况还处在探索、研发阶段的氢燃料电池。最早的汽油经常在汽缸里自燃,甚至会发生自爆。当时也是极少部分人在不顾众人反对之下,不断研究、完善才有了现在的燃油汽车。 加氢站的安全问题始终是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问题,也是确保氢能相关产业顺利发展的根本。 小编认为:国内发展“氢能源”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当然专家所说的话,定然有一定水分是自卖自夸,我们且信一半就好。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聊一聊我认为国内发展氢能源汽车的几处难点。 1、难在储存 在元素周期表中氢排在第一位,即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氢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储存容器壁中微小的孔洞而溢散。而储存容器的高压状态更加剧了这个过程。氢气安全,明显都是外行人的说法,根据国家GB18218,明确规定,氢的安全储量是汽油的1/40,CNG的1/10,炸药的1/2。专家所说氢气危险性不高,真的站不住脚,无法可依。 2、难在易燃,更易爆。 氢处于液态时,能量密度比汽油高三倍,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有相当大危险性的物质。而且氢在浓度4%到74%的条件下均可能爆炸——注意,是爆炸,而不仅仅是点燃!虽然有人会说氢气质量轻,散发容易,但是在隧道环境,或者是还没来得及扩散的情况下呢? 3、难在加氢站的建设。 电动车的最大问题就是续航,而制约续航的问题就是充电站数量少,并且维护不到位。其中维护不到位核心原因是什么?必然少不了”xx石化和XX石油”的关系,两桶油长期蝉联中国500强的前两位,日盈利4亿元左右,所有充电站维护到位,那就将加速蚕食两桶油的蛋糕。虽然电动车充电难,但是有条件的客户还可以安装家庭充电桩。加氢站的情况只能是严峻百倍,加氢是无法家庭加氢,只能依赖于加氢站的建设。 4、认真造车难 在电动车发展之初,就有不少打着造车的旗号,实则骗补的车企,其所造出来的电动车不堪入目。电动车如此,氢燃料汽车更是如此,之前如同"皇帝的新衣"般庞青年先生怪诞诡奇的水氢汽车,更让氢能源的前景不幸"蒙羞"。 当然今天浇的这盆凉水,也只是希望那些跟风造车的厂家能踏实些,电动车燃烧一次就能上一次新闻头条,成为燃烧门事件,如果换成氢能车,那估计就是爆炸门了。 丰田研究氢能源车21年,现在也把重心放在电动车,而非推广氢能源车。而我们还是踏踏实实把技术做好,安全性做到万无一失,再拿出来跟老百姓吹牛X吧。 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