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铺就的恒大汽车未来会“复刻”恒大足球的“冠军时刻”吗?
今年恒大造车动作频频,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活跃在汽车领域的相关报道中,不过谈到恒大时,恒大足球仍旧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
此前,恒大是一手地产,一手足球,两碗水端平游刃有余,即便其足球领域的知名度远高过于在其他领域。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不得不说其在社交媒体的爆发性非常强的,尤其到了世界杯期间,每个人都想尽量表现得“专业”一点深怕被冠以伪球迷的称号。 恒大足球俱乐部可以说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但对于“恒大足球模式”的成功经验总结,每个人似乎都“深谙其道”——简单粗暴地可以将其概括成“买买买”就完事,或者时髦点曰其舍得“氪金”。
必须承认,对于恒大的“大手笔氪金”“不差钱买买买”的印象,确实是从恒大进军足球开始。9年前,当恒大斥资1亿元从广州足球俱乐部手中接手广州队并更名为广州恒大队时,“砸钱”之旅便一发不可收拾。
据悉在签订合同正式买下足球队后的10分钟至60分钟内,恒大轻描淡写地做了两件事:其一为球队划拨了1500万元用来支付俱乐部的欠薪和引进外援;其二,将俱乐部注册资本从2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 如果你足够熟悉中超历史,你肯定会知道在恒大在冲入中超第一年便提前4轮夺了冠军,回溯一下历史,第一个赛季期间,恒大便花费1000万美元引入巴甲最佳球员孔卡,同时提供700万美元的年薪。一支球队的成功确实需要超级球星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而仅对于孔卡的投入,恒大当年累积折算花费了近1.1亿元人民币。
这还不算,首个赛季里恒大还购入3名高水平巴西外援,当时三人的转会费合计约6650万元人民币,夺冠的第一年整整投入了4亿人民币,种种大开支一度让体育界为之震惊。
在后来的《恒大王朝》一书中,体育记者潘伟力写到:“恒大的到来,犹如一头呼啸狂奔的史前巨兽,瞬间颠覆了中国足球维系多年的丛林法则。”
不仅是天价引援,在中甲时代,恒大还开创性地设立上百万元的单场赢球奖,用超出竞争对手一大截的奖励“激励”球员。到了中超元年,恒大一纸“5-1-3”奖金政策(赢一场奖励500万元,平一场奖励100万元,输一场扣罚300万元)足以让团队上下“鼓足干劲”。
到了2013年的首个亚冠夺冠赛季,恒大的巨奖再上一个台阶,“6-3-0-6”(赢一场奖励600万元,平一场奖励300万元,输球不扣罚,每晋级一轮奖励600万元)的单场奖金足够骇人听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每个净胜球200万元的“为国争光”奖,堪称中国足坛有史以来最疯狂的壮举。
恒大足球俱乐部创立的前几年,每每创始性的举措几乎都霸占着体育的头条,从表面上看,“恒大足球模式”的成功的确简单,大笔大笔的掷金就完事了。后来包括砸钱请来了世界级冠军教练里皮,“购置”性价比超值的埃里克森、高拉特,引进货真价实的大牌球星“暴力鸟”保利尼奥,恒大这些年是一条用重金铺就的冠军之路。 作为亲手缔造“王朝”的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他毫不避讳地谈及砸钱行为:“该花的钱一定要大胆花、勇敢花,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能浪费。”
但倘若把恒大足球放置企业运作的显微镜下,7座中超冠军、2座亚冠冠军、2座足协杯冠军、4座超级杯冠军、真刀真枪对垒欧洲豪门巴萨拜仁······这前无古人的斐然成绩是否仅仅通过“砸钱”便能轻易换来,我想答案应该不言而喻吧。
同样的逻辑布局“新能源汽车”
在去年恒大在与贾跃亭分道扬镳之后,在“造车”投入的方式上几乎同足球如出一辙,而且仅用半年多时间,便通过财大气粗的一系列“买买买”快速搭建出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投逾千亿建生产研发基地,至今其第一款量产车型国能93也已下线。
先仔细回溯一下这条产业链的布局:
2018年9月,恒大集团向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注资144.9亿元,拿下40%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9年1月15日,恒大健康以9.3亿美元收购NEVS 51%的股权入主国能汽车,随后,恒大斥资1.5亿欧元(约人民币11.5亿元)入股科尼赛克,另斥资1.5亿美元(约人民币10.1亿元)与科尼赛克成立合资项目公司,被授权使用柯尼塞格的技术专利和品牌。
1月24日,恒大以10.6亿元收购动力电池企业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切入电池供应链。
3月15日,恒大以5亿元收购湖北泰特机电70%的股权,全资持有荷兰轮毂电机企业e-Traction。
5月30日,恒大与英国轮毂电机公司Protean在伦敦签订协议,恒大全资收购英国Protean,具体金额未透露。
6月11日,恒大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年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
6月15日,恒大又与沈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恒大将投资1200亿元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项目。
7月16日,恒大与国家电网共同出资1.8亿元成立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将聚焦社区智慧充电等业务,包括社区智能充电桩建设运营、智能充电桩销售以及社区增值服务。
7月23日,恒大集团与德国hofer动力总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德国合资成立的恒大德国hofer动力科技公司正式揭牌,恒大持有合资公司67%股份(金额未透露),德国hofer持股33%。
这并非对恒大造车进程的长篇累牍,在每一个标粗的金额背后,是远超出其他造车新势力的雄厚财力,显示着恒大睥睨一切进军新能源的底气。
恒大再次展现其“恒大速度”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几乎完成了销售、电池、整车制造、电机、超跑研发、工厂用地于一体的汽车体系布局,粗略计算下来,恒大在广州和沈阳的两地投资加起来是2800亿,今年的产业链投资已超过248亿元,总投入这就超过了3000亿元。 要说亏损,这个问题显然无法回避。去年,恒大健康在新能源业务方面总体亏损14亿元,而今年的整个布局比去年频繁了许多,前不久根据恒大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附属公司恒大健康(0708.HK)近日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20亿元人民币。
2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看到蔚来在2018年整个一年净亏损便高达96亿元,而2010年便上市的新造车代表特斯拉至今尚未实现年度盈利,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超11亿美元。对于恒大而言,大部分净亏损想必多半主要是承担有关贷款利息支出等费用,这样来看,这笔钱对恒大来说九牛一毛。
想当初,恒大足球何尝又不是“连年血亏”?细看恒大足球俱乐部,经济上的账目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2013年亏损5.76亿,2014年亏损4.83亿,2015年亏损9.53亿,2016年亏损8.12亿,2017年亏损12.3亿,2018年仅上半年就亏损6.03亿。
但显然在恒大集团的经济逻辑上,这些都属于“正常开销”,利用恒大足球当杠杆产品,俱乐部账面上可以不挣钱,但实际在整体业务中得到了隐形的转移支付和交叉补贴。 跟足球略有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是高投入的高新密集产业,前期亏得起属“常态”,后期在实现“造车梦”的过程中,从上市再到量产定还会有更高额度地金融亏损。
值得乐观的是恒大暂时不会有太多资金方面的担忧,7月22日,美国著名商业杂志《财富》发布了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恒大集团以704.8亿美金排名138位,较2018年230位的排名大幅提升近百位,力压碧桂园、绿地与万科,其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房企,也是全球第一房企。
同样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许家印教授曾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战略是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还未进入足球领域时,作为地产公司优秀代表,许家印亲自挖来特殊人才夏海钧并一诺千金将总裁之位授予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
前面说到恒大舍得大手笔花钱,但要知道能拿到恒大的钱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尤其在职业体育这方面,恒大足球的成功使得其每年都会力争去引进更好、更强的球员和教练。
比如前任主帅银狐“里皮”,这位世界级的名帅早在恒大刚建队时期便曾与之有过接触,走马上任后不负盛名率领恒大获得亚冠冠军,再比如球员保利尼奥,这位从欧洲主流联赛挖过来的巴西国脚多次扮演球队的关键先生,成为广州恒大冠军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才的“引进”,必有平庸之辈的“辞退”,即便会遭到舆论痛斥没有人情味,但这也是职业化管理的真相,恒大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严苛理念。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同城球队同样也是曾聘请过名帅埃里克森的广州富力,最终由于管理上的不职业将其放走导致有个赛季差点降级。
当然足球的取胜之匙远远不是砸钱挖人这么简单,一个团队拧成一股绳的众志成城、上下的齐心协力,后勤的充分保障这些都可以囊括至成功的要素。
中国足球的孱弱一直被广大市民所调侃,好在恒大一方面没有忘却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想要持续成为行业的领头羊,足球的青训体系显然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如今中超外援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下,不得不说做青训培养国脚显示出恒大的高瞻远瞩。 自2012年开办学校。春种秋收,一眨眼就是七载时光,在今年中国足协U18B队集训名单中,4人入选,U20国足集训名单中,5人入选,这些国脚将来势必要扛起中国足球的大旗。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日益激烈,围绕人才的竞争也趋于白日化。“从长期来看,将来的汽车公司和产品一定是软件定义的汽车,或者是人工智能定义的汽车。”李斌曾说,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谁拥有这方面的人才,谁就可能胜出。
去年,恒大法拉第未来便撬走了广汽集团两名高管袁仲荣、高景深。根据“车谈会”得到的独家消息,东风日产前技术中心专职副总部长姚斌如今已被重金聘请至恒大团队。国能93如今已经下线,关于恒大汽车人才“引进”,这才刚刚开始。 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恒大企业本身的人才团队也十分优秀,据悉,恒大目前拥有员工10多万人,95%以上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这么一个高学历的团队,在中国与恒大相同规模的企业里是很难找到的。
当然这样得益于恒大对于员工福利从不懈怠。除了宿舍、食堂、内购房、“双薪制”······这一系列让恒大员工衣食无忧的福利,恒大还多次给予员工股权激励。
显然在造车方面,恒大的人才计划也并非是把目光全部放置从传统车企挖人,在今年4月份,恒大集团在内部选调了590名员工原来集团内各业务的核心骨干与精兵强将进入新能源汽车集团,并进行了为期6天的培训。
当然未来在在形成规模+效益的体量后,作为新领域的“闯入者”,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上恒大还是得努力加把劲。
足球和造车是否会有同样的结局?
成功者总是被效仿,但从未被效仿者超越。
恒大足球的成功让“恒大模式”一时间甚嚣尘上,不少中超俱乐部纷纷也开始加入“砸钱”模式,但这么多年过去,除了去年被上港终结了记录,目前仍无任何一家俱乐部能够实质威胁到恒大,而今年按照现在的积分排名如果不出意外,恒大足球俱乐部即将迎来他们中超的第八冠。 那恒大足球的成功能否让许家印“流芳百世”?
但在进一步了解了其创业经历后,其性格特点跟我臆想之处实则大相径庭。
在成立广州恒大队之后,许家印当时豪言“三年内夺得中超冠军,五年内夺得亚冠冠军”既非“痴人说梦”,而且承诺建设国足,后来搭建的青训体系也开展得井井有条。
如果说站在国家层面上,恒大的青训学校输送人才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国脚的孵化场,那么没有理由不去畅想一下,恒大的新能源汽车或许真有可能完成其他造车新势力所完成不了的愿景。 迄今为止恒大投入如此之多的资金来造车,想必整个集团也是做到了未雨绸缪,不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随着恒大造车业务有条不紊的推进,以及对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了解加深,关于恒大造车的迷雾也慢慢地被“拨开”。
恒大造车有着集团一直贯彻的理念——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最好。
许家印曾多次在内部会议强调,“恒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定位,就是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恒大在涉足新能源汽车的宏伟愿景便是力争“3到5年的时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这与恒大足球一开始制定的目标极为相似。
了解了许家印为恒大新能源汽车确定的战略愿景的严肃性,才会认真审视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基于这个愿景下的超常规打法。
在6月份,恒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举行了中高层管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许家印明确提出了恒大新能源汽车的两个战略定位。其一是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其二是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两个战略定位具体落实的措施便是“买买买”,前期先快速补足恒大新能源在技术与人才领域的短板,正如高薪引进大牌教练与明星球员一样,但同期将培育恒大内部人员提上议程,双管齐下。
我丝毫不怀疑恒大此次造车的决心,但如若说谈到行业最好,显然还有一些因素值得考量。 比如恒大历史上遗留的诚信问题,单方面破坏协议推广自己的产品——恒大冰泉,用当下的流行语来说:那时的恒大“有点飘了”。宣布进入快消品领域后不到5年随后又予以撤资,对于行业缺乏基本的敬畏感也是当前被媒体诟病的一环。 但就我个人,单就造车的成功率而言,相比其他造车新势力,我更看好恒大。
看好恒大,有我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感性的认知,对于我这样一个体育迷,我希望恒大进军汽车也能够成功,如同恒大足球一样,扛起民族大旗,即使是靠某种捷径,比如外援球员。
理性的分析,恒大造车显然要比踢足球、做房产,其系统更为复杂,成功率更低。历史上,跨界进军汽车的企业不少,如格力的董明珠、美的等,都没能获得成功,反而被拖累业务,最后惨淡收场。
当然,时至今日,恒大许家印造车,造新能源车,在时间选择上,在战略部署上,都不能归于类似“董明珠”派,个体的差异性很大。起码,当恒大用投资足球的逻辑来造车,或许真的会成功。因为,这一套“买买买”思维,用在足球上被证明了是有效的,成功的。
但也必须要提醒的是,许家印这个“买买买”狂人,除了拿钱砸,需要有对这个新兴的汽车市场要有足够的敬畏心, 要有诚信,要有坚持,要有热爱。
毕竟汽车是一个直接影响到很多个体生命安全的产品形态。足球踢输了,可以下场,但是汽车安全之路,须永远在场。
许家印用“足球思维”来造车,能复制足球上的成功吗?这个问题,显然需要时间。但可以确认的是,恒大造车肯定复制了许家印的巨大野心。恒大足球要夺冠,恒大汽车恐怕也是冲着第一去的。
这很许家印!
|